美食
“让我们老百姓能够从家里出来15分钟范围内,推窗见绿,开门见园,起步闻香。”日前,普陀区区长肖文高在《区长一诺》中表示,要驰而不息地建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园绿地,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共客厅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最近,普陀区长征镇在上钞苑小区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,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。在长征镇和居委的多次实地调查研究之下,成功将小区内的四个露天垃圾投放桶集中打造成全新的“绿色”生活垃圾投放站,还“绿”于民的同时彻底解决了小区环境“脏乱差”的难题,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。
改造后的生活垃圾投放站
公共“客厅”成露天垃圾堆放点
作为一座20世纪90年代的售后公房,小区居民大多是上海印钞厂退休的职工。初期入住时,这里并未设立生活垃圾投放点。为了方便,居民们随手将各类生活垃圾丢放在小区一角。经年累月下来,小区里“自发”形成了四个垃圾投放点位,分散在东南西北四角。
由于每个点位只有几个固定的垃圾桶,且大多时候桶口呈开放式,一到夏天,浓烈的臭气就搅得附近楼栋的居民不得安宁。加上各类生活垃圾交叉堆放,滋生出大量蚊蝇,行人路过往往“敬而远之”。
随着露天垃圾堆放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,建造生活垃圾投放站迫在眉睫。为此,镇职能部门联合居委、物业,多次召开居民会议,就建造生活垃圾投放站一事进行协商讨论。然而,提议刚提出就遭到了众多居民的反对。
曾经的露天垃圾投放桶
密织“青绿”,抚人心、聚民心
“建生活垃圾投放站可以,但别建在我家楼栋旁边。”这是大多数居民的想法。
如何平衡好各楼栋居民的诉求?在北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银娣看来,破局之法有两点。一是发动党员干部、楼组长等第二梯队的“红色”力量,挨家挨户上门派发意见征询表,向居民们介绍生活垃圾投放站建在哪、如何建、建成什么样、建完之后怎么管理,以及一整套后续维护流程,帮助居民理清“一本账”。二是打破思维惯性,积极探索“微网格”管理,通过党员会、骨干力量会、党总支班子会、楼组长会、居民代表会等多个平台,向更多居民晓以利弊,打消居民的疑虑和担心。
为了更好地倾听民众声音,小区每周三还会召开“三位一体”例会,居民们对改造工作感到不理解或不满意,都可以面对面跟居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沟通交流,当场给出解决方案,做到“矛盾不过夜”。
“通过一系列措施,居民们心里有底了。我们是在为他们办实事、办好事。有什么事情想反映,到了开例会这天,他们都会积极参加。比如,施工过程中给居民带来的不方便、整修外墙时候不小心破坏了雨篷等衍生出来的一些问题,只要他们反映,我们都会当场给出解决方案。”周银娣介绍道。
随着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站的顺利建成,困扰了小区居民数年之久的露天垃圾堆放难题终于迎刃而解。而这座生活垃圾投放站也跟当初居委承诺的一样,四周不仅种满了绿植,墙体外围也涂满了别具匠心的彩绘。垃圾分类投放箱上有明确的标语指示,旁边还设有洗手台,贴心放置了洗手液。在垃圾箱上方,还特地安装了空气净化器、灭蝇器、电风扇等各类装置。
如今的垃圾房
“现在这里每天都有专门的清洁工来打扫,垃圾箱、地上、洗手台全都干干净净的,一点味道都没有。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周围全都种满了绿植,墙上还有好看的彩绘呼应,像公园一样,满眼绿色看起来非常舒服。我每天来丢垃圾也不会担心了,心情也好多了。”居民徐阿姨说道。
墙体铺满了彩绘和宣传标语
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下一步,长征镇将从小区实际出发,在硬件上发力,推行建筑节能改造,落实建筑用能转型,通过安装光伏节能路灯,保障社区照明需求,改善楼道灯控系统,最大限度助力绿色节能。结合小区绿化基础多维度改造,使区域绿化从平面走向立体,丰富绿化形式,拓展社区绿色空间,并根据小区实际加大绿化健身供给。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供给,加大绿色出行,绿色生活方式培养。在软件上出招,集中在社区活动平台开展“节能减排”宣传活动,利用电子荧屏、宣传栏、横幅进行常态化宣传,定期在公共活动场所开展绿色生活、绿色消费、绿色技术等体验活动,面向居民发放绿色生活指南,总结绿色生活小诀窍,指引社区居民培养绿色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。让市民群众能够“推窗见绿,出门见园”,让良好的生态环境,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
蔡剑飞
关键词:
攻略
装备
商城